对话朱广沪:不满足只当看客 2010让别人陪我们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7:05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结束为期一周的瑞士、法国之行,中国队6月8日取道巴黎,踏上了归国的旅途,并将在北京时间9日中午回到国内。即将前往德国观看世界杯的朱广沪同机返回,但被同行形容为“球痴”的他很快便将再次踏上西行的道路,前往德国观看世界杯比赛。事实上,早在几个月之前,朱广沪便已经敲定了这样的行程,而在未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他不仅将对世界杯64场比赛进行全景式的观看,而且将通过本报,将他的观感以及启发第一时间带给我们的读者。
新浪体育:德国世界杯今天晚上便将正式打响了,对于本届世界杯,你有着怎样与以往不同的感觉? 朱广沪:世界杯是球迷的节日,更是我们这些足球工作者的节日。虽然现在便对这届世界杯下结论可能还是早了些,但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对于世界杯热身赛的观察,我觉得如果同4年前的日韩世界杯相比,今年的世界杯参赛球队至少在三个方面与以往有了不同。 新浪体育:这么说变化还是挺大的,那么这三个变化具体又是什么呢? 朱广沪:首先,在中场的逼迫与限制方面,可以说将大于任何一届。关于足球一直都有这样一种说法:得中场者得天下,所以,各队加强在中场的逼迫与限制,可以说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其次,从技术能力来看,世界杯参赛球员的抢、接球的能力应该说有了明显的提高,主动性的失误明显地减少了,换句话说,只要你在场上有那么片刻的犹豫,球就可以已经被从你的脚下抢走了。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则是,所有球队在本方后场的犯规同样明显地减少了,没有任何一支队伍愿意轻易送给对方任意球、角球这样的定位球机会。这些球队在自己的后场如此慎重并不难以理解,因为从最近几届世界杯的情况来看,定位球都是进攻方得分,防守方失分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想少丢球,当然要尽可能减少给对方定位球的机会。定位球机会都不想给,就更不用说点球机会了,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这次世界杯热身过程中出现点球的机率就很低,这说明大家都变得聪明了,尽量避免禁区内犯规。 所有这一切,其实说明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本届世界杯的技术含量将明显增加,比赛会很赏心悦目,但进球却并不一定很多。 新浪体育:中国队这次在瑞士、法国进行的两场比赛,是不是也反映出了同样的问题呢? 朱广沪:确实如此。比如说同瑞士队的比赛,对方的速度始终都相当得快,我们的队员往往还没有判断好球的方向或者做好自己的位置选择,比赛就已经进入了另一个环节。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阅读比赛能力的差距以及水平的差距。另外,别看瑞士队逼得很凶,往往我们的队员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挤倒在了地上,但对方的动作还真的就没有犯规,这说明对于运用动作确实比我们合理得多。 新浪体育:瑞士队选择同我们热身,其实也是希望从中国队身上找到韩国队的影子。你觉得如果瑞士队同韩国队比赛,会是怎样一种局面? 朱广沪:虽然足球比赛最忌讳的就是简单的类比,但是以瑞士队在一系列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我感觉韩国队很难在它身上占到便宜。 新浪体育:那么从法国队身上你又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朱广沪:我看重法国队的,不是它在场上的表现,而是它对于热身赛安排的时间与节奏。我发现这届世界杯很多球队安排的都是三场热身赛,法国队也是如此,而且从节奏上看,基本上都是一周一场比赛。法国队的三场热身赛分别安排在了5月23日、29日及6月7日,而他们世界杯首场比赛的时间是13日。可以肯定,法国队这样安排比赛,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如果借鉴并学习对方的这种备战手段,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个新的科研课题。 新浪体育:最后问一个可能让你有些尴尬的问题:作为中国队的主教练,你带队同世界杯参赛球队比赛,究竟是怎么一种心理? 朱广沪:遗憾,真的是挺遗憾的。其实这个问题法国电视台在采访我的时候也同样问到过,而当时我的回答是:法国队希望通过跟我们的比赛达到为世界杯热身的目的,而我们也有自己的目的,那就是通过比赛积累经验, 加大参加2010年世界杯的机会。带队参加世界杯不仅是我个人,也可以说是每一个足球教练的梦,中国队无缘本届世界杯,也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在这个足球的节日里与其他球队进行综合交流的机会,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不过,我们绝不会满足于只当一个看客,现在是我们来陪别人进行热身,2010年,我们要让别人来陪我们练!成都商报记者 许绍连 作者简介:许绍连,成都商报体育新闻部主任,从事专业体育报道已达12年。1986年因为贪看了几眼墨西哥世界杯而高考落榜,从此不敢再对足球用情,但阴差阳错的是,学了五年的印尼语并干了三年导游之后,竟然还是进了体育记者的行列,尽管当时自己热衷撰写的是社会新闻体裁的文章。12年来先后效力于《体育参考》、《现代体育报》、《体坛周报》、《南方体育》等专业媒体,采访了包括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亚洲杯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见识了太多的风云变幻及江湖恩怨,但初入行时的激情却始终不曾丧失,而且在“假”字泛滥的中国体育新闻圈,始终坚守入行之前的信念:新闻就应该是真的东西! (新浪体育版权,其他媒体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