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世界杯习惯性出局 缺乏核心已成质变瓶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08:01 东方体育日报 | ||||||||
特约记者 莫伦 “连续三届止步16强,宿命究竟何时才能破?”折戟沉沙后,突尼斯发行量最大的阿拉伯语日报《曙光报》唉声叹气地描绘着该国在世界杯小组赛中的习惯性噩梦。 目前媒体正热炒“新非洲代言人”加纳,但按历史论曾4次入围决赛周的突尼斯才是
媒体分析说,突尼斯每每介于32强与16强门槛之间,这和该国足球传统有密切联系。来自北非的他们有一定整体实力,但受人种限制缺乏如科特迪瓦的德罗巴、加纳的埃辛、喀麦隆的埃托奥这样天赋超强的球星;另外,深受法国足球影响的该队,随其母队法国一同衰退,也符合客观规律。突尼斯著名音乐家阿诺·布拉汉认为突尼斯的足球缺乏速度;歌唱家洛特菲·布奇纳克则认为突队缺乏中场组织者。 愁云中唯有勒梅尔对突尼斯足球的前途充满信心,他也正面评价了12年来所交“学费”的意义:“我们深知不足,但通过不定期与高水平强队交锋,我们正走向成熟,这非常重要。这是我们连续三届世界杯入围32强,我希望突尼斯不断进步。输球并不意味一切都丧失意义,在一次好的表现后总有一段沉寂期,如能从中学到些东西,那会更有意义。” 十二年韶华似水,多少人容颜已改。突尼斯人等待着,下一次与西绪弗斯之石的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