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重回欧洲轨道--解码世界杯之三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10:29 解放日报 | ||||||||
2006年德国世界杯已近尾声。与2002年韩日世界杯相比,本届世界杯的格局有了很大的变化。 欧洲一统天下 毫无疑问,这是一届属于欧洲人的世界杯。
2002年世界杯,欧洲球队只有三支入围八强;但这一届世界杯,八强里七支是欧洲球队。上届世界杯四强中,只有孱弱的德国队在捍卫欧洲足球最后的荣誉;但本届世界杯,欧洲球队包揽四强。 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本届世界杯的欧洲球队,一点都不为过。欧洲6月的气候还没进入真正的夏季,20摄氏度的气温最适宜踢球。德国处于欧洲中部,任何欧洲球队到达德国都可以免去舟车劳顿以及时差的困扰。像法国、荷兰这些球队,甚至直接乘坐大巴去德国比赛。 欧洲大陆迅捷发达的铁路和航空系统,以及免签证的申根制度,可以让欧洲绝大多数参赛国的球迷方便地来到德国,每支欧洲球队在比赛时都会听到大量本国球迷的助威声。像法国、意大利、瑞士这些国家,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在球迷数量上,其实和在本国举办世界杯没什么区别。 美洲声音减弱 有人得意,肯定也有人失意。欧洲人笑声的背后,是南美和中北美足球的哀叹。 美洲足球在本届世界杯上声音的减弱,首先体现在一种总体上的弱势。上届世界杯杀入十六强的美国队和巴拉圭队,这次均梦断小组赛。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球队,还是只能靠墨西哥队来撑门面。而南美洲除了传统两强外,如果没有厄瓜多尔队的异军突起,也会非常尴尬。 当然,美洲足球的哀叹主要还是因为巴西和阿根廷的落败。作为世界冠军的有力争夺者,阿根廷队倒在东道主脚下,而巴西队意外不敌一路踉跄的法国队。在世界杯历史上,上一次南美洲球队无缘四强,还是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上。 南美足球无缘四强是一个不利的信号。因为就世界足球的格局而言,大家更喜欢看到的是多极化发展,而不是欧洲足球一家独大。 亚非继续尴尬 非洲足球在本届世界杯上表现还算及格:加纳队力压捷克进入十六强;科特迪瓦队身处死亡之组,虽败犹荣。下一届世界杯将在南非举办,非洲球队届时很可能会大放异彩。 相比之下,亚洲足球就步履维艰了。四支传统的亚洲球队,在小组赛全军覆没。唯一杀入十六强的,是亚洲球迷都不会有认同感的澳大利亚队。在东道主优势荡然无存的时候,韩国队和日本队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对亚洲足球而言,他们在每届世界杯上的表现,都将影响下届出线名额的分配。2002年韩日世界杯,东道主之利使亚洲球队出线名额增加为4.5个。澳大利亚加入后,亚洲的名额按理应增加。如果国际足联根据亚洲队在本届世界杯的表现,把名额仍然锁定为4.5个的话,等于是减少了名额。表现不佳的亚洲队,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了。 (本报汉诺威7月7日专电) 本报特派记者张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