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世界杯两难抉择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08:14 东方体育日报 | ||||||||
其实,所有的所谓“悬念”,已经缺乏足够刺激的充要条件了。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是看了昨天本报的两条标题。远在德国感受着现场气氛的阿仁和秦天,一唱一和:一个叹“曲终人散”,一个说“记忆空白”。 在这两位仁兄的眼里,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已经结束。所有的激情随风而去,我的感觉也大致如此,一句话:有点审美疲劳了。毕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有了意大利和德国
至于东道主德国队与葡萄牙队的三四名之争,不啻于一根“鸡肋”。顶多是德国队的“卡拉OK”罢了。已有5个进球的克洛斯,就算再射进5个球,又能怎么样?只有让人摇头的份。比赛档次和规格,已经决定了入球的意义,因为由此所带来的愉悦和快感,毕竟有所不同。在成王败寇的竞技场上,莫谈第三名,甚至第二名都会被人淡忘。金杯唯有一座,比赛的制度设计,就是要让人们对冠军顶礼膜拜。 意大利队和法国队,他们之间输赢的悬念或许吊不起局外人的胃口。因此,多如牛毛的球评家们,烂尽笔墨,预测谁输谁赢,提不起我丝毫的兴趣。什么“意大利28年不胜法国”,我搞不清楚这本账是如何抖落出来的。就算有这么回事,对于这场决赛输赢的判断,又有何“指导意义”?当然,近在眼前的2000年欧洲杯决赛,似乎还有可供参考的价值。但这种文章说白了,无非还是想“挺”法国队而已。 我倒是倾向于这样一种带有“价值取向”的观念。如果你希望一支在本届世界杯赛上表现最为完美的球队获胜,毫无疑问,那么你选意大利;如果你想成全一位最伟大的球员,当然非齐达内莫属,那么你选法兰西。但这是两难的选择,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世界杯足球赛能牵动数十亿球迷,首先崇尚的就是“祖国至上”的精神。一位再伟大的球星,如果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参加世界杯比赛的话,无疑将是他终身无法弥补的遗憾。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就不难理解乌克兰的舍甫琴科为什么不肯在赛后同对手交换球衣了。或许,一件世界杯的球衣,将会是他一生的“绝版纪念”! 当然,我们也在期待“球王三世”的降临。1958年的贝利似乎有些遥远,1986年的马拉多纳也已经有点背时。我们还有多少耐心可以等待?2006年,当之无愧的球王惟有齐达内!足球世界,应该赐予这位法兰西骄子绿茵生涯中一个最精彩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