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阿根廷死于风花雪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13:50 足球-劲体育 | ||||||||
大脑还无法删除2002年6月12日巴蒂一恸碎河山的画面,视网膜就必须充斥2006年7月1日马克西愤怒扑向东道主的镜头。四年前,四年后———“悲伤”与“愤怒”轮换刺激,1998、1994、1990也幻灯般闪过刺青的印记。 哪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能受到这般损伤?四年前是一种命运哀绝的苦叹,四年后是一种拍案而起的冲动,不,一种拔刀而起的愤激。东道主,东道主,东道主……像贝多芬乐章
特维斯为什么要在赛前提及那把左轮枪?为什么要“用枪管顶住莱曼的头颅”?点球从来都是德国的强项,即使在1990之夏戈耶切亚神勇扑过两轮点球关,但最终倒在布雷默钢铁般坚强的一射。点球……死于点球很公平,就像普希金倒在莫斯科郊外的小树林,但不公平的是那个叫“米歇尔”的官哨———一切就是为了把阿根廷拖入“点球大战”中,很阴险。 对不起,我必须客观地总结阿根廷首先死于自我,死于阿亚拉把点球婴儿般小心翼翼地送进莱曼怀中,死于坎比亚索把点球特快专递邮包般准确送进莱曼名下,更死于佩克尔曼冷藏梅西、换下里克尔梅、换下克雷斯波,对于一个已然完结的比赛不能再说什么,一切因为自马拉多纳离去后,没有了神的阿根廷同样美好,但无比脆弱。 但为什么16年前-16年后,圣西尼和罗德里格斯在同样的时段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铲断却得到不同的命运———16年前,当值主裁果断指向点球,16年后,米歇尔挥舞黄牌判罚“假摔”!16年后布雷默才承认沃勒尔在假摔,我在想,是不是非得要等到16年后,斯洛伐克人米歇尔才手抚《圣经》忏悔:那真的不是一个假摔! 还有手球,巴拉克的手球,还有慢镜,号称全世界最专业转播的德国同行居然屡屡没有犯规慢镜,当然还有克洛泽,他全场只干了两件事:第一、膝盖撞伤阿邦丹谢利;第二、再用真的很灌篮的头球接力击穿替补门将弗朗哥的手。 也许公平,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赢球或输球,阿根廷死于风花雪月,它太追求灿烂的一瞬,德国人生于铁血和心计,它只在乎真实的结果,世界是这样,世界杯也是这样。 在佩克尔曼辞职并准备接受马拉多纳的屠刀时,突然想起德国人居然整场没给每次都能给兄弟们带来强大力量的马拉多纳一个镜头,无妨,我在博客里为马哥为阿根廷点播一首许巍的《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