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戴方:体育解说滥情风尚 丧失公正权威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9:05 北京晚报 | ||||||||
央视几乎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具有引导性的。自从《足球之夜》开始了一种抒情性的报道之后,这种情感化的体育报道风行全国,而在黄健翔在对意大利的莫名失态中达到顶峰。在体育中融入一些人文化、情感化的因素在当时也算是一股清新之气,只可惜,自此不加节制,各地方又群起追棒,于是,体育报道便出现了一个滥情的时代。 在滥情时代中,体育失去了它的客观、直接、硬朗。近乎原始的野性,近乎战争的
现在,不光是一些电视专题节目爱抒情,连日常的体育节目也多少要抒抒情、发发感慨,导致现有体育新闻时间比过去长,而信息内容却被大量的、冗长的抒情所稀释。 谁被淘汰了都惋惜,谁告别了比赛都令他们痛苦不堪,于是,编导们会动用一切情感因素铺垫比赛,设计一个个具有戏剧性的高潮来渲染比赛。失败本是体育比赛中最正常最普遍的事情,可是这种过分的同情,过分的惋惜让人感到一些节目酸气十足。 无限同情之外就是无限崇拜,这种无限崇拜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体育奴性。比如,一些大牌主持人,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真球迷总是在表白自己是多么喜爱足球,多么喜爱阿根廷。这种纯球迷的身份与他们所从事的专业报道地位是不一样的,总是以一个球迷的角度去表达自我意识、自我崇拜,丧失了一个权威传媒应有的公正、权威性,也显得很不稳重。国外总是一些足球名宿充任主持,他们的经历、身份、经验要比我们的球迷、追星族、崇拜者的角色更合理。 体育本应是最为鲜明、直接,最为本性、刚烈的运动,在体育中更为重要的是英雄主义,是一种赤裸的对抗。在体育报道中,应该具有的风尚是杰克·伦敦、海明威式的硬汉风格,而不是悲情主义和校园浪漫人文气息。体育的硬朗不应被过多的酸性所腐蚀。 戴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