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波希米亚的最后一“春”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09:48 潇湘晨报 | ||||||||
文/黄上润 一提到波希米亚这个单词,就很容易让小资和伪小资们陷入到一种虚无时尚精神的膜拜状态。这样春水横流的样子很不好,至少不是对于波希米亚精神中悲剧元素的充分理解。比如,有“波希米亚骑士”称号的捷克队就经常让他们的FANS泪水涟涟,死去活来。
波希米亚的踢球者们在足球场上往往表现出一种自由的竞技状态,然后很快他们就会悲伤地倒在关键的比赛中。不能说他们太脆弱,只是他们性格中与生俱来的颓废特点会令其在最后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历史上的波希米亚只不过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但是自欧洲中世纪以来,一批批的捷克艺术家们——他们常被西欧人称为波希米亚人,远离祖国,漂泊他乡,去丰富其他欧洲地区的文化与思想…… 这样的助教传统竟然如此地源远绵长,所以我们现在依然能看到内德维德们用铁一般的肩膀,扛着欧洲豪门的中轴线。一个上了年纪却依然能硬起来的老男人总是让人敬佩,更何况如今的捷克队内这样的老男人一抓就是一大群。 刚刚创造了世界排名新高的美国队最终没能硬过这群老型男,尽管整场比赛中他们都表示出了十足的攻击姿态,但是在中场老男人们的硬挺下,锐利的罗西基两次绝杀,如同冷兵器时代的锋刃划过,牛仔们的庞大身躯便轰然倒下。过程如此之美妙,如同他们此前在世界大赛中无数次的出场秀一样。 我想,2006年的夏天,也许是这支捷克队最后一次呈现出如此鲜艳的金黄色,老谋深算、杀气十足,如同波希米亚骑士的黄铜盔甲。内德维德33岁、波博斯基34岁、加拉塞克33岁、扬·科勒33岁,一群老家伙们竟然打得如此激情澎湃,在他们的身前则是更生机勃勃的罗西基和巴罗什。这是一支近十年来最富有经验和作战精神的捷克队,实力派老戏骨加偶像派巨星,这样的组合怎能不让FANS感到醉仙欲死。 长发飘飘的波博斯基变成了秃头男,曾如钢铁一般的内德维德,如今也已经是老得牙齿摇摇欲坠。但是我宁愿相信,这样的捷克队才是最完美的。就如同即将陨落的流星一般,总是春光四射、灿烂无比。青春逝去已经无可挽回,但是人生的沧桑却依然能够铸造成足够生冷的利器。 春宵苦短,烧过就完,2006年的德国,且看老型男们爆出最后的一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