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故居 感受春心萌动的少年时代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0:03 济南时报 | ||||||||
訾 言 早就听说歌德故居就在法兰克福,只是每日忙于奔波采访,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访这位欧洲大文豪。昨天是本届杯赛的第一个休息日,我也得空到歌德故居一坐。 从我所住的宾馆步行十分钟,一个不起眼的路口就可以看见歌德的铜像。顺着歌德
虽说路近,但找到歌德故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故居怎么也不可能位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不过歌德故居偏偏占据了法兰克福黄金地带的一角。转过劳力士专卖店,一座标准的德式小楼出现在眼前,再一看小楼的背景,竟然是欧洲银行总部和德国国家银行总部。寸土寸金的地段,歌德故居依然完好无损,可见这里的人们对文化和文豪的尊重。看到站在歌德故居门前的我,一位德国妇女笑了:“进去吧,歌德在这里生活了16年。” 旧地板、旧家具、魏玛风格的客厅和被斑驳树影包裹的花园,一门之隔让你从物欲横流的商业街切换到了崇尚自由的精神世界。透过三楼小屋的那扇窗向外遥望,远处,古老的城墙上展现着历史的痕迹,七彩的花园中是大片大片的翠绿草地,夕阳被云彩遮挡后折射出的霞光,不知多少次点燃了少年歌德的梦想。房子曾易主,部分家具也不是真品,但文豪童年和少年生活意境还在。每一位来客不知不觉就产生了遐想,转眼间似乎成了歌德熟悉的邻居。 在四楼,我邂逅了维特,这位歌德小说中的主人公仅仅是一个画像。画像中年轻的维特眼神迷茫,就像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所述一样,向往自由、平等的维特,在充满等级偏见和鄙陋习气的当时社会里,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他和周围不断地发生冲突,最后又陷入了毫无希望的恋爱之中,在人生和爱情中同时失去方向的维特,最终选择了死亡来逃避。矛盾是小说的主题,歌德的一生又何其不是充斥矛盾。一方面他积极关心社会现实,追求崇高理想;另一方面又在黑暗的社会面前表现出妥协的一面。 徜徉在少年歌德曾经嬉戏的小花园里,你会想到爱情。春心萌动的少年时代,歌德在这里憧憬着爱情的美好,随着一次次相恋,一次次失望,爱情的痛苦开始挖掘文豪的创作灵感。“爱情是一潭浸着苦胆的圣水”,说出这话时,歌德已经离开这座房子50年了,不过眼前这座清新的花园,正是他爱情思想的出发地。 《浮士德》是世界文学库的瑰宝,歌德也属于全世界。不过在这个夏天,歌德还属于世界杯。在故居里的唱诗厅里,有一组歌德的主题漫画,那是一组歌德从拿球、带球、过人直到射门进球的画面,而对手正是德国夺冠的最大对手巴西。 (时报德国6月2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