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王者之师:1950 创造奇迹的乌拉圭军团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00:39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1950年世界杯是战术变革的前夜。在那届世界杯上,主要有三种战术打法:一种是巴西队的“对角线阵型”,这是“W-M”的进攻型变种,也是日后巴西奠定霸业的4-2-4阵型的前身;第二种是前意大利主帅波佐使用过的2-3-2-3阵型,以最终夺得冠军的乌拉圭队为代表;第三种则是“瑞士门闩”。

  在不同比赛中,同一支球队的阵型也会有所变化。巴西首战4比0击败墨西哥,使用
的是“对角线”,但他们随后被使用“门闩”的瑞士队2比2逼平,“瑞士门闩”的主导思想是无论进攻或防守时人数都超过对方。进攻时阵型变为3-3-4,失去控球权后时则整体后撤,4名前锋阻挠对方,另外6名球员退至后场,中前卫退到中卫位置,原来的中卫则退到防线以后,他作横向跑动,以弥补其他三名后卫的漏洞,因此很象滑动的“门闩”锁住了对方前锋。这种打法后来在意大利衍变成“链式打法”。但这种打法要求队员有超强的体能并攻防兼备,从这点来看与70年代的“全能足球”有点相似,因此敢用“门闩”的球队并不多。

  在“瑞士门闩”面前遇挫后,巴西队在此后的比赛中改回了更加传统的“W-M”阵型,第3场以2比0击败了击败了南斯拉夫。小组赛结束后,巴西与乌拉圭、西班牙、瑞典进入4强。按照当时赛制,4支球队进行单循环决出冠军。前两场比赛,巴西队进攻发挥得淋漓尽致,先后以7比1和6比1的悬殊比分击败了瑞典和西班牙。

  最后一场,巴西队碰上了使用2-3-2-3阵型的乌拉圭队,由于乌拉圭此前意外地被西班牙逼平,因此巴西只要战平就可以夺冠。面对实力强大且咄咄逼人的东道主,乌拉圭队将边路球员后撤,并且采取严密的盯人战术,从队员站位看,这更象后来的4-3-3阵型。

  尽管下半时一开始,巴西队就取得领先,但在乌拉圭的反击下,巴西后防的脆弱充分暴露出来。施亚菲诺打进他在本届杯赛上的第5个进球,将比分追为1比1平,施亚菲诺身材瘦小但速度奇快,而且斗志十足,能够打左内锋和

中锋。在1954年
世界杯
上,施亚菲诺也有出色表现,对手苏格兰队的多赫蒂认为他比普斯卡什更加伟大。

  吉吉亚此后打入致胜一球,乌拉圭以2比1击败了东道主,爆出了世界杯历史上最大的冷门之一,第2次夺得世界杯。在这场比赛中,乌拉圭将盯人战术运用到极致,用

意大利记者布雷拉的话来说,乌拉圭成为了“盯人世界冠军”,施亚菲诺评价对手说:“巴西足球非常漂亮,的确值得观赏,但我们做的是另外一件事,我们不停奔跑和盯人,一直战斗到底。”但物极必反,为了破解盯人战术,足球战术不得不进行变革。(马舸)


  即时欧洲赔率助阵世界杯足彩
  手机上新浪 掌握世界杯
【               发表评论
Flash内容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