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记者众生相 中国记者被忽视穷国记者为钱愁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3:57 广州日报大洋网

  特派记者 张 喆 本报法兰克福6月27日电

  “明天,我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6月28日是本届世界杯第一个没有赛事的休息日,一名来自深圳的中国记者如此感叹道。事实上,这是所有参与本届世界杯报道的记者们的心声,在一线连续紧张工作了超过半个月,记者们都已经进入了第一个疲劳的高峰期。

  历届世界杯都是全球媒体展开“新闻大战”的平台,据悉到本届世界杯现场进行采访的记者人数多达5000人,相当于每6.8名记者包围一名球员,现在大家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世界杯”,至少可以找到超过5000万条相关信息,如此丰富的信息背后正是所有记者的辛勤劳动。

  中国记者被忽视

  在本届世界杯上,由于中国队无缘32强,国际足联将分配给中国足协的采访名额缩减为69个,加上新华社、

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获得正式采访证件的中国记者数约有200人,但据不完全统计,抵达德国参与报道世界杯的中国记者的总数实际接近400人。几乎每个赛场的国际足联新闻管理者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国队不是参赛队伍,而中国记者的身影却随处可见?

  中国队不是参赛队伍对中国记者最大的影响在于每场比赛的球票分配问题。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定,记者必须在每场比赛前在国际足联的网上媒体频道中申请球票,国际足联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如果申请得以批准,记者在开赛前至少2个小时到赛场轮候领取记者票,这样才能进入赛场内相应的记者工作区域,否则只能进入赛场的新闻中心。

  在小组赛阶段,德国队、英格兰队和巴西队的比赛特别受记者青睐,中国记者要想获得这些比赛的球票十分困难,比如英格兰队的比赛,只有个别代表中央媒体的中国记者能得到球票,而一名来自中国香港的记者则很幸运,他拿到了英格兰队全部3场小组赛的球票,因为他所服务的报纸与英国著名小报《太阳报》同名,国际足联新闻审批人员误以为他是英国记者,所以对他大放“绿灯”。到了淘汰赛阶段,球票就更紧张,像德国队对瑞典队一战,仅有1名中国记者得到了球票。

  一名赛区的新闻官曾告诉记者,中国队如果能打进32强的话,那么中国的媒体会好过很多,因为国际足联至少会给中国足协分配300个采访名额,在一些关键场次也会照顾中国记者的采访需要,但在中国队无缘德国世界杯的残酷现实面前,中国记者只能集体忍受被忽视的折磨。

  车上赶稿成习惯

  由于本届世界杯的赛场分布在德国12个不同的城市,而32队的基地更是散布各个城市,因此,记者出行更多要依靠德国发达的铁路交通。住地——火车——赛场这种“三点一线”的生活是全球众多记者在世界杯期间共同的生存模式,有时记者一天的车程甚至超过1000公里。

  记者要想在火车上有座位的话需要掏钱订位,但由于记者往往和大量球迷选择乘坐相同的火车班次,因此很难订位,在荷兰队和葡萄牙队一战结束后,由于该趟列车上有太多球迷,乘务员不让没有订到位的记者上车,一怒之下,疲惫不堪的记者们集体抗议,最终才得以挤上车厢。不过,由于大量球迷早已挤满了火车上的座位,很多记者被迫在厕所边上的通道里赶稿,即使是预订了座位的记者也不一定有位置。一次,一群瑞士球迷坐满了一节车厢,其中大部分球迷都是赤裸上身挺着大肚子的醉鬼,一名中国记者虽然订了座位,但考虑到身上携带着价值不菲的摄影器材,最终只能“知难而退”。

  记者互访成潮流

  在本届世界杯上,媒体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单是巴西环球电视台就有近200名记者来到德国,他们甚至对一次非主力球员的普通训练进行了现场直播。除了传统媒体外,首次得到世界杯采访资格的网络媒体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杯的传播广度和速度。

  但正因为世界杯受到高度的“信息轰炸”,所谓的“独家”新闻更已近绝迹,即使拥有丰富人脉关系的德国《图片报》的记者也在发愁,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主要媒体都各出奇谋,英国的一些小报除了派出大批“狗仔队”负责场外的花边新闻外,还会花钱买断部分知名球员的专访权。另外,阿根廷和巴西这些南美国家的足球媒体则喜欢使用“美人计”,在队伍的训练场边和驻地附近,总能看到衣着暴露的“美女记者”在招摇。

  其实,严密的安保和语言的隔阂使很多记者无法获取采访对象的信息,比如,英格兰队的训练只对媒体开放15分钟,而一个意大利记者即使和罗纳尔迪尼奥面对面也无法与之沟通,解决这些难题的最佳办法就是采访记者。每次在某支球队的公开训练时,记者总会聚在一起侃侃而谈,他们都想尽一切办法从对方口中打探更多关于对方球队的信息。巴西的《圣保罗页报》在世界杯开赛前不但给记者进行了短期的德语培训,而且还在德国的驻地专门开辟了一个媒体中心,每天接待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同行。正因为如此,这次全球关于世界杯的报道都出现了同步化和同质化的特点。

  穷国记者为钱愁

  在世界杯的领域,无论球队、球迷还是记者都有穷富之分,欧洲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记者当然不会为采访经费发愁,他们可以随便入住由国际足联提供的昂贵的媒体指定酒店,而更多来自印度、马来西亚等第三世界国家的记者则会想尽办法找廉价的小旅馆解决住宿问题。有时,这些记者被迫住在和吸毒者、妓女混居的“红灯区”,每天夜里返回住地对他们来说十分危险。而对于非洲一些国家的记者来说,他们甚至要忍受不够钱坐飞机的折磨。在汉诺威,曾经有人看到一队由多名安哥拉记者组成的卖艺团,他们要靠在街头表演安哥拉民族音乐来赚取在德国消费和回程机票的费用。

  记者观察

  中国媒体

  呈现“怪现象”

  从上届世界杯开始,中国媒体开始大规模地派记者参与世界杯的报道。虽然中国队无缘本届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但为数不少的中国记者仍前往德国采访,这种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固然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在德国采访期间所发生的种种与个别中国记者有关的“怪现象”又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在本届世界杯上,国际足联对媒体的管理既人性化又严格化,只要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定按部就班去做,记者的基本采访工作是可以得到保障的,但很多中国记者却不遵守游戏规则,硬是想越“雷池”。国际足联最近针对部分中国记者的3种行为作出了警告:其一,向外高价出售自己的记者票;其二,拿着非当场比赛的记者票冒充当场记者票进入赛场;其三,私自涂改记者证,企图进入如贵宾室等某些不允许进入的区域。

  为什么上述现象只会发生在中国记者身上?因为平时在国内,中国的部分媒体从来没有得到规范化的管理,而中国足协也鲜有为媒体创造规范而有效的采访途径。久而久之,一些中国记者就养成了种种违规采访的“野路子”,把这一套搬到世界杯上无疑会碰壁,几个不守纪律的分子毁坏了所有中国记者的声誉。

  国际足联规定记者不能在混合区内拍照,但在本届世界杯上,混合区还是屡屡亮起了闪光灯,而且违规的都是中国记者。原来,这次很多参与世界杯报道的媒体都要求前线记者多做球星专访,在没有人脉和语言优势的情况下,不少记者只能想办法和球星合照,然后自己乱编专访,而要和球星拍照,最好的捷径自然就是守候在混合采访区。

  这一招数最常见于国内某综合网站,该网站的专访一篇接一篇,而实际上,在世界杯期间,参赛球员不可能接受如此多的专访,更不用说是如此频繁地接受中国记者的专访了。实际上,很多所谓的专访只是在混合区获得的片言只语。可见,某些媒体已经疯狂到什么程度。究其实,因为中国媒体的竞争还处于初级形态。笔者不知道,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世界杯期间,一篇假的“专访”对读者的吸引力有多大。以记者所见,英格兰的报纸尽管有“狗仔队”的传统,但他们在做花边新闻之余还是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新闻上,比如《太阳报》在狂做“太太团”的新闻的同时也会以大篇幅做专业的战术分析。中国的媒体日后该如何参与国际竞争?我在本届世界杯上暂时还没找到答案。


  即时欧洲赔率助阵世界杯足彩
  手机上新浪 掌握世界杯
【               发表评论
Flash内容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2,700,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