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首页> 新闻> 场外新闻> 正文 
与世界杯的故事:吴是嘉 中国记者亲历世界杯第一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6:50 南方都市报

  奥一看见了一切

  吴是嘉是谁?对普通球迷来说,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名词;对中国足球传媒史而言,他更像一个动词。

  是他,独身前往西班牙,世界杯球场记者区有了中国人的身影;是他,妙笔生花将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传递给中国球迷。

  24年,多少个轮回。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重提这个先行者,一个今年已经83岁的老人。

  临时受命前往西班牙

  记者:您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吴是嘉:刚解放的时候,我在南京念的大学,解放前叫中央大学,但当时已经改名叫南京大学了。

  记者:当时学的是什么专业?

  吴是嘉:外语系啊,英文,俄文。解放后我参加了解放军,并随着二野进军大西南,到重庆,进《新华日报》工作。

  记者:在部队您主要做文职工作吗?

  吴是嘉:不是,行军就是打战啊!

  记者:您打过仗吗?

  吴是嘉:没打,没赶上,蒋介石跑得太快了。1950年,我从部队转业,然后分配到了《新华日报》,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记者:是对新闻工作感兴趣吗?

  吴是嘉:不是,我对文学感兴趣。但那个时候,工作都是党分配的,党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记者:后来您又到了新华社,在那里您工作了多长时间?

  吴是嘉:一辈子!

  记者:当时您是在新华社的国际组?

  吴是嘉:对,是副组长,分管科技的。

  记者:西班牙世界杯之前您看过球吗?

  吴是嘉:看过,但没有特别专注。呵呵,我主要是搞科技报道的。我临时出国很多次,但都跟体育没有关系。

  记者:1982年世界杯为什么派您去?

  吴是嘉:当时很多媒体都看中国队能不能进世界杯,能进的话肯定会派记者去,但是中国队没有进去,因此他们都取消了计划。当时我们新华社也在考虑,到底要不要派人去,最后社领导还是决定派人去,就临时派了我一个人去,因为国际组没有人可以脱身,组长有任务走不开,当时我一个人又干摄影又干文字。

  采访同行写评论

  记者:世界杯期间您主要报道什么?

  吴是嘉:主要写评论。消息都是国内记者看了电视后发消息的,因为国内有转播啊,消息比我们从西班牙发回来快,所以我们只发评论。就是和驻当地的同事合作,采访西班牙媒体的记者、编辑,然后我们就写,主要写技术,谁的好,谁的不好,因为没有中国队,所以我们没有倾向性,很客观。

  记者:有印象深刻的评论吗?

  吴是嘉:有啊,具体标题不记得了。比如马拉多纳的焦点时刻,西班牙球迷输球后的冷静表现。

  记者:这是您惟一的体育报道经历吧?

  吴是嘉:是啊。呵呵,记者是万金油啊,什么都要会!

  记者:那您有当时比赛的照片吗?

  吴是嘉:没有,都找不到了。当时也没有意识去和球星合影,要不然的话现在就可以提供给你们用了。那时候对个人很少考虑的,只考虑国家、考虑报道。呵呵,你们很失望吧。

  记者:没有、没有。能够采访到您已经很幸运了!新华社最早报道的世界杯是哪一届?

  吴是嘉:改革开放以后报道很多啦,奥运会、世界杯都有……

  记者:第一次派记者去现场采访世界杯是什么时候呢?

  吴是嘉:1978年有报道,但是好像没有派人去。

  记者:那您就是第一个被派去世界杯现场的中国记者了?

  吴是嘉:对。还是得说我比较幸运,毕竟中国队没有晋级决赛圈,当时如果领导说不去了,我自然也就当不了这个第一了。

  记者:那当时您写评论的时候,是参照国外的写法还是以我为主?

  吴是嘉:还是以我们自己的判断为主,我们是局外人,没有倾向性。

  记者:那当时评论的主题是围绕什么?裁判问题还是结果?

  吴是嘉:就是评论球技,哪个队的球技比较高,哪个球员又怎么样,跟我们都没有什么利害关系,谁赢都可以。

  记者:那当时国外的评论是怎么样的?

  吴是嘉:那就倾向性比较强啦。

  记者:那他们的评论主题也偏向于技术方面吗?

  吴是嘉:对。评论裁判的很少。

  记者:当时您是怎么写评论的?

  吴是嘉:我们分社的一个记者陪着我,我们商量,该怎么写,同时我们也采访当地媒体的一些编辑。我记得我采访一个编辑的时候用的是英语,然后那个编辑也磕磕巴巴地说了一会后,我们看不行,我就干脆用中文,然后我们驻西班牙记者用西班牙语翻译,然后又把对方的话翻译成中文。结合他们的看法,我们也发表我们的意见。也到咖啡馆酒吧里去跟球迷讨论,采访。大家都在讨论啊。

  没有和球星亲密接触

  记者:没有去采访一下明星?

  吴是嘉:没有机会啊,看得很严的,保安什么的看得非常严。

  记者:那国外的记者呢?

  吴是嘉:也没有。教练都要让他们队员好好休息,不让打扰。

  记者:赛前赛后呢?

  吴是嘉:赛后有新闻发布会啊,很短的,教练在那讲几句话。

  记者:您有提问吗?

  吴是嘉:没有。我当时想提什么问题呢,大的,你对中国足球怎么看,也不行,人家都不知道你中国足球,怎么回答你,小的吧又没什么意思,所以就没有提了。

  记者:那球迷之间呢?都说什么?

  吴是嘉:西方的球迷啊,我真是感到很吃惊,从英国渡海过来西班牙,排队买票,整天整夜地守着,就在那里睡觉。西方人对足球的狂热是当时我们国内很难体会的。

  记者:从西班牙回来之后呢,还报道过足球吗?

  吴是嘉:以后我跟体育报道就脱离关系了,呵呵。主要报道我的科技了。其实那个时候报道世界杯,也是很偶然的。那个时候在国际部,体育科技是一个组,我是副组长,主管科技。组长因为要在国内主持,走不了,然后就派我去了。所以我不是专家。

  只记得马拉多纳

  记者:在那届世界杯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谁?

  吴是嘉:马拉多纳!在现场看,他踢得的确很迷人,球艺的确高,运球、过人,几个人围着他都无法阻挡……很难形容他的。

  记者:去世界杯之前知道他吗?

  吴是嘉:不知道。

  记者:后来还关注他吗?

  吴是嘉:关注,后来他吸毒,有些行为也不太好,这些报道我都关注,但就是看一看而已。

  记者:当时中国驻西班牙使馆的人去现场看球了吗?

  吴是嘉:没有去,门票有限,很贵的,我的票都是寄给我的,手续什么的都是社里办的,票都送到我的手里。

  记者:那为什么不到西班牙再拿票呢?

  吴是嘉:是这样子的,赛事的组委会是直接联系我们的。新华社直接把采访记者的名字报给组委会,然后就把票寄给我。

  记者:当时的女球迷多不多?

  吴是嘉:这个倒没有注意,就是看到全场座位都是满满的,但是记者席女记者很少,基本都是男的。

  记者:当时您拍照片了吗?

  吴是嘉:当时就我一个人,一身二任,文字记者兼摄影记者,哈哈!但是因为文字记者不能到下边去,只能在座位上,拍了一些照片,都给摄影部了。

  记者:有让你感动的比赛吗?

  吴是嘉:我觉得是最后一场比赛,也就是决赛。

  记者:为什么?

  吴是嘉:球迷素质很高。当时西德队输了,但他们的球迷没有闹事,没有不服气。静悄悄的,偃旗息鼓,我的确是很感动。现在想起来啊,认输,输了就输了,以后再努力,就要这样一种精神。

  记者:当时有没有中国球迷去观看比赛?

  吴是嘉:从中国大陆去的球迷没有,但有从台湾去观看比赛的,有从美国等国家去的华人。他们就对我说:希望中国队也能够参加世界杯决赛圈比赛。

  统筹:本报记者 蓝云

  采写:奥一网 廖年好

  《球爱》系列今日全部刊载完毕。你有问题想要问《球爱》主人公吗?请登录奥一网世界杯频道2006.oeeee.com跟帖留言,奥一网将把你的提问转交给他们,并及时公布回答。

  吴是嘉小档案

  生于1923年,新华社记者,1982年临时受命前往西班牙采访世界杯,开了中国媒体世界杯现场报道先河。


  即时欧洲赔率助阵世界杯足彩
【               发表评论
Flash内容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