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手记:雨中首探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21:41 新华网 | ||||||||
新华网慕尼黑6月4日新华社记者汪涌、王子江 3日中午从北京出发,经过10小时的飞行后,我们抵达德国慕尼黑市,开始了世界杯的采访。经过一夜的时差折磨,虽然仅有两三个小时的睡眠,但4日一早我们还是决定前去将要举办世界杯揭幕战的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探营。
4日上午,慕尼黑天气突然转阴,从我们住宿的酒店到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坐地铁需要转几次车。拿着地图,一路询问,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一出地铁,乳白色的体育场安静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时,天空突降大雨,雨中的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显得十分秀气。 等候了十几分钟后,我们决定冒雨前行。从地铁到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步行需要十几分钟。在离体育场还有两百多米远的地方,组委会临时架起铁丝网进行安检。守在这儿的德国警察个个人高马大,几乎全是1米90的壮汉。 在雨中,临时抽调过来增援的警察摆放了三张桌子,权当安检处。由于缺乏必要的装备,每一名记者都被进行搜身。一名中国记者在雨中耗时10多分钟还没有过关。通过了安检的我过去一问,才知道德国警察对他能否携带数码相机进入体育场产生了疑问。经过他们一系列的请示,国际足联的相关官员出现在现场,并做出了放行的决定。这一等,我们几乎全身湿透。 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对不少中国球迷而言,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这既是德国足坛劲旅拜仁慕尼黑队的主场,也是中国球员邵佳一前几个赛季效力的慕尼黑1860队的主场。 我们随同两个厄瓜多尔记者连过两关,混进了体育场内。在这座专业足球场内,工作人员正在布置电视直播的摄像机位,场地边上的广告牌已摆放完毕。体育场正中间视线最好的位置全部被安排成记者席,工作人员们正忙着为记者席上的电视机调试信号。从草坪上出来,上到看台,体育场的各个角度都能获得很好的观赏效果。 走进新闻中心,我们成了刚刚开放的新闻中心首批接待的外国记者。新闻发布厅和摄影记者工作区设在了一层,文字记者的工作区则设在了三层。每个工作区都能同时接待数百名记者在此工作。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新闻中心里的众多服务,都成了收费的高价服务。 我们的电脑插上了宽带线也不能上网,工作人员过来提示我们必须先交费才能开通,每根宽带线在小组赛期间收费290欧元,折合成人民币将约3000元,在北京这是两年半的上网价格。赞助商提供的饮料在这儿也成了收费项目,每小杯咖啡需支付1·5欧元至5欧元不等。 雨一直在下,但在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外,还是有不少德国人利用周末时间,一家人到这儿来一览体育场的风采。 雨一直在下,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静静地等候着德国队与哥斯达黎加队的本届世界杯揭幕战。(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