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领略蓝军:托蒂真诚微笑 卡纳瓦罗琢磨不透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09:46 足球-劲体育 | ||||||||
从没哪篇稿子像这篇这么难写。随感?在一个耗尽人一年精力的世界杯后,还能有空间随感?世界杯,对报道它的、收看它的、拿它很当回事的中国人来说,折磨的程度远大于享受。特别是在乏善可陈、精彩程度大幅度降低的比赛之后。回头看世界杯,能有什么让你心潮澎湃的场面?能随口说出像98年英阿之战的比赛吗?现在绝大多数的队伍,都活在记忆中,被记忆所累,他们自己连同球迷都很累。幸好,我支持的意大利是最有突破的球队。
看着自己支持的球队走到最后,对足球天真自发的那份激情得到释放,这是回首时唯一的安慰。都说爱好和工作结合,工作不累。但爱好天天和工作缠在一起,也累。《世界杯日报》怎么不早点出?我的新鲜感、全部动力、接触意大利球员的热情多数爆发在佛罗伦萨的科维尔奇亚诺训练基地,从5月22日开始,直到6月4日。这段时间,我充分感受到这份工作提供给我的特权———普通球迷不能有的特权,最大限度地零距离靠近亿万球迷的偶像。 当5月22日在咖啡厅里抓到里皮,让一个西西里小姑娘给我和里皮照相时;当看到卡纳瓦罗和因扎吉一身蓝、背着行囊从餐厅和自己擦肩而过时;当和皮耶罗微笑合影、感觉到他的真诚和对球迷的尊重时,我飘飘然,浑身畅快,似乎轻了10斤。这是我第一次跟国家队,第一次同时看到这么多大牌,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科维尔奇亚诺的日子很爽,离我住的地方不远。媒体区就在更衣室平台上,俯视球员训练角度极好。你探头俯身,还能看到内斯塔、里皮、皮耶罗等在屋檐下玩笑,他们偶尔抬头看到记者,会故意放低声音,摆正姿态。在更衣室和餐厅的通道上,球员就在记者身边走过,他们通常都会打招呼,态度不一样。加图索绝对一脸严肃,像审判官;布丰带着令人心安的微笑;托蒂是像孩子一样真诚的笑,面对记者的签名、合影要求从不拒绝,还会和记者聊两句。 佩罗塔给我印象最深,每次和小孩合影,肯定弯着身子,让自己和孩子一般高,满足合影者要求,然后笑着跟你说“再见”,去瑞士打友谊赛前他被加图索铲伤了依然那样做,我略感意外。卡纳瓦罗有点琢磨不透,有时极为注意和媒体距离,有时谈笑风生,是个游刃有余的老手。 如果把佛罗伦萨集训看作一个大家庭内部宴会,世界杯当然是这个家庭的盛大宴会,参加正式场合,着装、谈吐、举止都要比平日拘谨很多。杜伊斯堡麦德里西训练营很死板,带着德国人的严谨,不像科维尔奇亚诺那么美、自然。媒体区被划定在训练场旁的观众席上,里皮通常让球员只在远离媒体区半边训练,有点故意躲避记者之嫌,好多能在佛罗伦萨看到的细节、球员表情,在这里要用望远镜。突然间觉得多了堵墙,不爽,好像狗仔队干什么勾当似的。 所以,这就是一个转变,一个从朋友近距离聊天到远距离偷窥的转变,尽管我知道这是我的工作,但仍然失望,痛苦。第一天、第二天可以,但30多天啊,每天这样,是的,每天都有不同细节,但这个细节是建立在一个被限定的范围内的。我感到单调,无法满足,后方的编辑、球迷也一样吧。经常在新闻发布会散场后被几个彪形大汉挡在球员身前,和意大利记者聊天,也成了彼此之间的一种重要新闻来源。我有点悲伤,替球迷悲伤,但尽力了。 从一个低俗的国度跳跃到一个发达国度,我说的是从意大利到德国,喜悦在几天之内就能被冲灭。对新闻的追求、对国脚的关注却是随着比赛进程而逐渐提高的,这是领导和球迷的要求,当然也是媒体的目标,可这种时间上的煎熬和工作难度提升交织出的感觉,让我身心俱疲。休息时间是每天午夜24:00到次日凌晨2:00,一天内只有这两个小时属于自己。偶尔和同事出去品尝德国啤酒、欣赏有上海外滩般感觉的杜塞尔多夫莱茵河畔,视觉和味觉上的刺激却无法驱走心中的压抑,因为马上你要面对第二天的工作。上学都没这么认真过。 这一个多月,我没有生活,三点一线间有节奏地摆动,不可脱轨。杜塞尔多夫记者大本营、杜伊斯堡麦德里西训练营、杜伊斯堡球场蓝色之家(发布会用),每两个间距离都不远,可要坐火车、地铁、公车来回倒就麻烦了,倒车要等,每天在路上要花两个多小时。回到大本营就是写,对着电脑直到天黑。球赛,我从头看到尾的都是需要写稿的,不写稿时,也没力气看了。 德国,给我印象好极,有跳跃感、现代,德国人热情懂礼,不失工作严谨。可我还没各处走动、贴近德国,就得匆匆收场回意大利了。该整理一下40多天的零碎记忆了,想想在球迷和记者双重身份下,我都干了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