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热身完毕两王子还冷 托蒂皮耶罗首战齐遭雪藏?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14:14 足球-劲体育

  记者张恺报道 意大利0比0平乌克兰,比打瑞士还沉闷。就单场来讲,两队都被高估了。意大利上一次不进球的比赛,正好是一年前的6月4日,世界杯外围赛客场打挪威,0比0,当时阵型442,锋线组合是维耶里-卡萨诺。三前锋无果,这还是第一次。

  紧迫感,两战的最大收获

  两队是在中场的控球和阻击中耗完这场比赛的,很机械地运转,球迷看得累,球员踢得也累。乌克兰只有一次威胁进攻,右侧禁区线附近,近乎单刀,还好布丰出击及时。意大利零星蹦出了几个机会,是典型的意大利足球创造出的机会,要么定位球、要么反击找中锋。属于前者的,有上半场终场前德罗西接角球的头球攻门,角度够刁,乌克兰门将侧身扑出;还有下半场托蒂35米外任意球直接攻门,球在门前落地弹起,是那种门将最难扑的球,肖夫可夫斯基反应很快。

  属于找中锋的,有三次威胁进攻。第一次格罗索左路下底传中,球打在后卫腿上被门将扑住。第二次,皮耶罗左侧中距离起球,托尼跟上头球一点,可惜太轻。第三次中路配合,皮耶罗给吉拉,吉拉背向球门脚后跟直接磕助攻托尼,托尼左脚发炮,太高。

  从数据上看,

意大利占优,可这一点用没有,人们想从托蒂、皮耶罗和因扎吉三前锋身上看到更多让人刺激的东西。因扎吉时隔两年半后(最后一次2003年11月)再披蓝衫出阵,抢得很积极,无奈没有射门机会。

  在里皮眼里,不进球,没有18场不败重要。“好不好放在一边,我现在更想说的是,小伙子们表现出不愿输球的态度。当球队不在状态时,懂得在被动中撑住局面,懂得受苦,这是相当重要的,就像队员们在下半场一开场那样。这意味着,球队具备并表现出了一种技术因素之外的团队精神,说明他们在思想上做好了充分准备。”第一点,心理方面,看来意大利到位了,瑞士和乌克兰三天之内的猛抢逼迫蓝衫军团产生紧迫感。

  然后是战术,“我对上半场尤为满意,因为找到了连贯性,很多球员的态度我很欣赏。我承认,我们没有创造出太多机会,但我们打出了很有味道的战术配合。有奥多在,我们能够持续地完成边路进攻,他的传球对托尼和吉拉来说,很对胃口。两个中锋也在积极地互相寻找,今天他们还缺少点灵光,这很正常。”首先肯定了目前的边路,比打瑞士强出好多,奥多和格罗索正在状态,都有上佳的突破传中,这是让人兴奋的,意大利打出了战术套路。

  对加纳,“弃用”两王子?

  其次,没有批评皮耶罗在场时的三前锋,虽然皮耶罗本身不出彩,但位置和传球都还可以,不像意大利媒体说的那样,“皮耶罗一无是处。”实际上,本场真敢拿球过人的,是皮耶罗和卡莫拉内西两人。皮耶罗带丢了一部分球,他自身速度慢和对手的夹抢过凶兼而有之。里皮后来补充:“阿莱克斯?我觉得很好啊,跟托蒂一样,在渐渐恢复。你们都说他没有抓伤对手,天哪,如果乌克兰球员每个人都带着抓伤的痕迹出场,可怎么办?”意大利语单词graffiare原意为动物抓伤人,转意指运动员表现出彩,凌驾他人,里皮借此开玩笑。

  跟皮耶罗相比,托蒂还差一点。

罗马王子在场31分钟,一脚35米大力任意球让人看到昔日风采,仅此一脚,也被随后的恶劣犯规、无球情况背后撞对手得黄牌给抹煞了。托蒂的恢复最让人愁,其次才是皮耶罗的状态。

  目前为止,意大利有两种中场和两种锋线组合,本场恰好打乱,首发为主力中场(即皮尔洛在)配替补锋线(即皮耶罗在的三前锋),下半场主力锋线(托蒂在双中锋后)配替补中场(德罗西代替皮尔洛),如此正可以看出里皮锻炼队伍的初衷。不是非要拿下的比赛,没必要发全力,甚至把最拿手的一点掩藏起来。就两场热身赛看来,已达到理想状态的球员有卡纳瓦罗、马特拉济、奥多、格罗索、布丰、德罗西、佩罗塔、加图索、吉拉迪诺,距离最佳尚远的有托蒂、皮耶罗、内斯塔和赞布罗塔,而托尼、因扎吉、皮尔洛等,还过得去。

  两场比赛让里皮和球迷心里都有了一定的底数,球队框架出来了--以皮尔洛、卡纳瓦罗为轴的中后场,同时又伴有少许怀疑--锋线到底怎么排?鉴于两位王子都没到理想状态,加纳又是身体技术并重的球队,意大利媒体分析,里皮很可能首发采取442,放弃两个王子,倍受好评的德罗西打左边,卡莫拉内西在右,如此中场得到稳固,也能最大限度发挥卡莫拉内西的组织天赋。理论上不错,但里皮的决定,还要在对杜伊斯堡当地球队的热身赛中才能进一步看出。


【               发表评论
Flash内容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000,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