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足球场上的阵型经过英国的“WM”和匈牙利改良“334”的演变后,到了1958年巴西人手中,变成了全新的“424”。
在这支强大的巴西队中,贝利是闪耀的群星之一,前锋瓦瓦的犀利、边锋加林查崭露头角、组织核心迪迪,战术大师扎加洛……
|
|
|
阵型:4-2-4 |
扎加洛 瓦瓦 贝利 加林查 |
迪迪 济托 |
N-桑托斯 奥兰多 贝利尼 D-桑托斯 |
吉尔马 |
|
|
|
巴西队击败东道主瑞典捧杯,解开了8年前的心结,他们也是至今唯一在欧洲大陆夺杯的非欧洲球队。
4-2-4阵型似为嗜好进攻的巴西人度身定做。该阵型有两名中锋和两名中前卫,内锋不复存在。实际上,匈牙利队此前已经有类似的打法,只不过该队队员换位太过频繁,而巴西队的位置分工更加明确,由贝利和瓦瓦充当中锋。双中锋出现后,以往几种阵型的单中卫打法根本无法抵挡。1958年后,双中卫(四后卫)很快在全世界普及。
4-2-4也是第一个以数字命名的阵型,在此之前的阵型即便用数字命名,也是后人加上去的。巴西队两个边锋是扎加洛和加林查,迪迪和济托在中场调度。虽然名义上有4名后卫,但巴西队绝不是打防守球。以往的边后卫都回撤很深,铲断后直接长传,但巴西队两名边后卫几乎总是压在中场,阵型相当于2-4-4,也就是有8名进攻球员!
|
这一转变对边后卫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拥有很强的往返跑动能力,还要与队友进行短传配合,甚至要有不错的射门准星,因为巴西队边后卫经常插上射门。防守?这不是巴西人关心的。在防守方面,“4-2-4”的确存在漏洞,尤其是中场空虚。但巴西在1958年世界杯上靠“4-2-4”取得成功,是因为该队拥有太多的进攻天才,可以给对手持续不断的压力。一旦对手得球,巴西队的应对之策就是让体能极佳的左边锋扎加洛回援中场,此时阵型变为4-3-3。
半决赛,巴西遇到了拥有科帕和方丹的劲敌法国队。这场比赛成为贝利的成名作,年仅17岁的他上演了帽子戏法。瓦瓦胸部停球凌空抽射首开纪录,方丹接到直传趟过门将,左脚小角度射门追平,但迪迪的远射挂死角入网,巴西2比1结束上半时。下半时到了贝利的表演时间,他首先抓住门将脱手左脚推射空门得手,后两个球则全部来自加林查的右路突破传中。法国队在终场前由皮安托尼禁区弧顶低射扳为2比5。
决赛对瑞典队,贝利和瓦瓦均梅开二度。开场不久,利德霍尔姆盘过后卫,在禁区线以里低射入网,为瑞典首开纪录。但加林查两次右路突破,瓦瓦门前包抄得手反超比分。贝利照例在下半场发威。第55分钟,他背身停球摆脱后卫,然后右脚挑过另一名后卫,左脚凌空抽射得分,这个进球已被奉为经典。扎加洛随后断下对方解围球左脚捅射破门,瑞典接着追回一分。补时阶段,贝利接应扎加洛的过顶球,在后卫紧逼下起跳头球蹭过门将入网。瑞典后卫帕林说:“他们打进第5球以后,我都想鼓掌了。”
赛后,年轻的贝利被队友抬起,喜极而泣,门将吉尔马不得不上前安慰。贝利从此走向了巨星之路。但在本届世界杯上,巴西队前场其他巨星的表演与贝利相比毫不逊色。尤其是加林查魔幻般的脚下技术,至今仍令人心驰神往。他在右路多次奉献助攻,决赛中还有一记远射和一次右边路小角度吊射打在横梁上。
|
|
日期 |
对阵 |
6月8日 |
巴西3-0奥地利 |
6月11日 |
巴西0-0英格兰 |
6月15日 |
巴西2-0苏联 |
6月19日 |
巴西1-0威尔士 |
6月24日 |
巴西5-2法国 |
6月29日 |
巴西5-2瑞典 |
|
本届指标 |
数据 |
参赛场次 |
6 |
获胜场次 |
5 |
战平场次 |
1 |
进球数 |
16 |
失球数 |
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