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达内用适度的发泄回归真我 与马拉多纳有几分相似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05:08 东方体育日报 | ||||||||
本报记者金雷述评 看着齐达内从大力神杯身边经过,看台上的贝肯鲍尔吐出了这么一句:太遗憾了,再也看不到齐达内的演出了。”我们一样遗憾,在最完美的“凯撒大帝”面前,齐达内没有完成期待中的完美谢幕,一次冠军、一次亚军的世界杯荣誉,最终令齐达内不得不成为夹缝中的球王,一个无论从职业成就,还是球王气质,或者个人魅力方面,都处于加林查、贝利
与意大利的决赛前,人们都希望齐达内能比肩贝利,成为球王外第一个两次夺取世界杯冠军的球员。最终齐达内功亏一篑,他追赶贝利的步伐也随着意大利人的夺冠而彻底终止。巧的是,1970年的世界杯决赛,贝利与齐达内面对相同的对手,贝利成了最伟大的球王,而齐达内的缺憾谢幕却囿于他在队内与贝利扮演的不同角色。八年前的世界杯,齐达内承担的是法国队的战术核心,要不是决赛叩开巴西球门的那两记头球,齐达内就此登顶球王宝座,很可能招来更多非议。八年后,完全蜕变为精神核心的齐祖,却远没有当年的贝利幸运。加冕球王的巴西人,所要做的依旧如1958年那般,尽心撕破对手的防线;而齐达内肩上扛的,则是整个法兰西足球的尊严。结果,雷米特杯降临在了贝利完美的巴西队前,大力神杯却不愿看着34岁的齐达内心力交瘁。 这可能就是贝肯鲍尔于心不忍的原因:1974年的世界杯,贝肯鲍尔举起冠军奖座,告别了国家队生涯,当“凯撒”想起那一刻,他当然会遗憾齐达内失败的背影。苍老的齐达内,注定无法复制“凯撒”29岁时的封靴之作。他不是个完美主义者,他是个愿意与足球厮混到最后一天的球员。也许贝肯鲍尔无法忍受告别时刻的挫折感,睥睨天下的领袖气质,决定了“凯撒”的足球生涯凝结于最辉煌的决赛。 齐达内的伤感结局,倒和迭戈·马拉多纳相似。不仅仅因为他们都顶着曾经的冠军光环,倒在了又一座大力神杯面前,也因为他们的告别方式都不够光彩。1994年的美利坚夏夜,马拉多纳爆出了禁药丑闻;2006年的柏林球场,齐达内带着红牌离去。但在很多人的心中,马拉多纳还是个英雄,一个可以顶礼膜拜的足球另类。齐达内呢?却不会因为相似的告别方式,而成为“马拉多纳二世”。比起阿根廷球王,齐达内太不适合追求个性化的足坛了。他闷声不响地带球过人,即使有一个马赛旋转,也只是为了战术需要。当人们为他贴上“优雅、浪漫”的球王标签时,他却不得不依靠适度的发泄来回归真我。拳击迪诺·巴乔,脚踏德贾明哈,肘击阿尔法罗,与阿尔瓦雷斯扭打,此刻的齐达内似乎更享受自己作为球员的身份。 只是马拉多纳的暴怒,与他不可一世的足球才华难以分割,而齐达内的发泄,则源于被曲解的形象定位。齐达内不是与足球合而为一体的球王贝利,也不是在足坛完善自我的贝肯鲍尔,更不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写进足球历史的马拉多纳。齐内丁·齐达内,注定会将自己的名字填进上述几位前辈的夹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