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表时间: 2006-07-10 05:58:55  |
|
二十一世纪的雕像
刘忆斯
感谢世界杯!感谢这样一场经典的比赛!
感谢在关键时刻还能从容不迫地吊出一个“勺子”的齐达内,感谢在13分钟内由魔鬼变身为天使的马特拉奇,感谢带伤上阵还能跳“华尔兹”的亨利,感谢又一次被门柱拒绝的托尼,感谢勇不可挡的里贝里,感谢的坚不可摧的卡纳瓦罗,感谢衰鬼特雷泽盖,感谢运气好到家的格罗索……
感谢及时到来的金杯让意大利人暂时忘记了“电话门”,感谢唾手而失的金杯让法国人也演绎了一回悲情,感谢齐达内的冲天一怒惊天一顶,感谢被扒去短裤的像个孩子一样快乐的加图索,感谢图拉姆清澈的眼泪,感谢DJ最后放的《意大利之夏》这首歌……
回顾本届世界杯过去的25个比赛日,我们的视野里充斥着一大堆速荣速朽、毫无亮点的比赛,它们就像慕尼黑啤酒的泡沫一样,迅速泛起又迅速退去。想来,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比赛将会被我们很快忘却,但,我们还是可以凭借这场比赛记起2006年这个夏天,它就像划破沉闷天空的最后一道闪电。
柏林苍穹下,两支优雅的蓝军在血战。如同“凡尔赛绞肉机”式的中场搏杀,犹如“特拉西米诺湖战役”式的后场血拼,仿似“奥斯特里茨战役”式的前场角斗。这场战役中,意大利人没有再次倒在他们宿命中点球不胜和逢法必败的双重悲剧前,法国人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没有最后的胜者,也没有失败者,有的只有辉煌的定格。
如果把这场比赛比作一部电影,即使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复生,也无法编写出这样奇峰迭起的剧情,即使指环魔王彼得·杰克逊到场,也无法执导出这样惊心动魄的场景。但,这部电影依然有它的主角——齐达内。
让我们按下自己记忆中的回退键,就如同再看一遍梅尔·吉布森的《耶稣受难记》:开场6分钟就打进点球,宛如“法兰西救世主”重生——下半场被对手撞伤却忍痛上场,犹如受难的耶稣——加时赛中仿佛8年前的头球绝杀被布冯扑出,球王的痛苦在加深——几分钟后向马特拉奇实施头顶攻击被罚下,最终被钉上了十字架。
马特拉奇到底对齐达内做了什么?他是不是那个出卖耶稣的犹大?为亚军颁发银牌的时候齐达内在做什么?他是在忏悔自己的冲动还是冷冷地向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我们都无从知道。也许,这一切都将成为一个谜。
我并不想知道这一切的答案,真的,我不想。我的眼睛不会说谎,我目睹了一场真实的比赛,这已然足够。我不同意黄健翔说的齐达内的冲动不顾十亿观众的感受,他凭什么要理会别人的感受?他自己犯了错误,而且受到了惩罚,一切都是公平的,他没对不起任何人。而且,我倒想问问黄健翔,你当初高喊意大利万岁的时候,有顾过别人的感受吗?没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齐达内和黄健翔,是两种差距是如此之大的人格。
忽然想起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法国人为他们的球王齐达内献上了一个礼物——一部名字叫《齐达内:二十一世纪的肖像》的纪录片。当齐达内被红牌罚下时,我的目光随着摄像机一起注视着平静地看着那张残酷的红牌,然后又在老友布冯面前眼泛泪光的齐达内。再之后,他就这么走了,连挥挥手都没有,却带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他的背影淡出于我们的视野时,一旁是孤独的大力神杯。沉默的杯此时可能也在饮泣,因为它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再被真正的英雄举起。
看着齐达内的背影,我忽然觉得他并不是一个莫奈笔下的肖像,而是一尊出自罗丹之手的冷竣的雕像。他仿佛在骄傲地说:亲爱的对手,亲爱的朋友,亲爱的看客,随便你们喜欢我崇拜我指责我还是诋毁我,我就是我,我会一直在这里伫立着,一直看着风起云涌、日落月升,因为我比时间更永恒。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182050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