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卡布兰卡
我很喜欢看功夫巨星李连杰先生的电影,早期的《黄飞鸿》系列也是我学生时代非常喜欢的作品,里面令人眼化缭乱的动作场面看起来赏心悦目,徐克的才华加上李连杰的身手,形成了完美的搭配,不少影迷认为,《黄飞鸿》系列是李连杰先生的颠峰之作,那时侯,我也象很多喜欢港台片的FANS一样,喜欢花钱到电影院里,欣赏顶级配置带来的视觉效果,虽然在当时,一张电影票对一个学生来说并不便宜。
后来我工作了,虽然口袋里有了钱,但是已经很少再会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发现有好的电影的时候,往往是用BT软件从互联网上下载看,而一些直播网站上也能看到当年的《黄飞鸿》系列,不过,当我回过头来再来看“黄飞鸿”的时候,我发现他已经不能再吸引我了,当看到那些华丽的动作镜头的时候,我觉得很假,真实的功夫不是这样子的,直到这时候,李连杰重新出山拍了《霍元甲》,导演也从徐克变成了被称为“很喜欢把镜头拍的很现实”的于仁泰。
看过一些影评,有一则是这样说的:当看到霍元甲跌跌撞撞,甚至略显紧张的走上梅花桩,而不是象黄飞鸿那样很潇洒的、自由自在的天马行空的时候,功夫电影才是真正的回来了。确实,当虚幻的飞檐走壁变成了真实的“拳拳到肉”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功夫,真正的武术。
世界杯开始了,于是我把影迷的身份放到一边,做起了专职的球迷,半夜三更时分,打开电视机,点上香烟,欣赏着四年一度的大戏。今天凌晨,我欣赏了一场我认为是世界杯开赛以来最精彩的比赛,就是阿根廷对科特迪瓦的比赛,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是阿根廷2比1获得了胜利,看完比赛后,我忽然联想起一些事,想到了黄飞鸿,想到了霍元甲。
四年前,在韩日世界杯上,阿根廷是以夺冠大热门的姿态出现的,预选赛上的所向披靡和众多的大牌球星让大家不能不看好他,赛前好象FIFA还做了个模拟的电脑比赛,把各队的资料和各项数据输入电脑,结果是阿根廷和法国进入决赛,最后阿根廷捧杯,现在看来,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对比真的很令人意外。当时,阿根廷打的是一种华丽的攻势足球,虽然场面好看,但是却不实用,而且很脆弱,教练“疯子”贝尔萨用的是一种自杀式的打法,这种打法最终毁了阿根廷队。如果比较的话,那时侯的阿根廷就象是黄飞鸿,而贝尔萨就是缔造黄飞鸿的的徐克。
今天凌晨,再一次看到了阿根廷队,所不同的是,同四年前相比,阿根廷变的低调了,阵容没有四年前看起来强大了,教练也从嚣张跋扈的贝尔萨变成了不露声色的佩克尔曼。
在对科特迪瓦的比赛中,感觉最明显的就是阿根廷人变的务实了,他们不再是咄咄逼人的进攻,在进攻中他们很注意自己的后防,后卫中除了索林以外,其他三个后卫很少压到前面去,进攻核心也不是象四年前那样有多个核心了,一切都是围绕着里克尔梅来打,前锋线克雷斯波和萨维奥拉除了担负进攻的任务外也经常回来协防,身体瘦弱的小兔子萨维奥拉在比赛中还因为防守吃到了一张黄牌。当阿根廷队两球领先的时候,他们换下了两名前锋,打起了防守反击,甚至还玩起了看起来似乎有点“赖”的拖延时间战术,这一刻起,开始发现阿根廷变了,变的务实了,他们不再把自己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把自己的战术中加入了实用的因素,这种转变,就是从“黄飞鸿”到“霍元甲”的转变。
转变后的阿根廷能走的更远吗,还是让后面的比赛结果来说明吧。不管怎么说,经过了上次的失败以后,阿根廷人已经找出了失败的原因,并且在纠正,虽然这种转变是以牺牲观赏性为代价的,但是这种转变却是聪明的,因为,在足球场上,最终比分才说明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