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亨利的肘子凶狠的撞向李蕾蕾的面部,当你看到齐达内气急败坏的拍打无辜的皮球,你应该知道,中国队这个当之无愧的配角抢了法国队的大戏。
西塞的受伤不会改变这场比赛的基调,中国队没有试图用犯规来阻止法国队的进攻,而法国队认为比赛的胜利毫无悬念,这使得比赛的前70分钟都出奇的平和,中国队没有招牌式的疯狗战术,法国队也没有疾风骤雨的进攻,连进球都显得那么轻松和愉快。然而这场世界杯前法国队的最后一次热身和齐达内在家乡父老面前的最后一场比赛还是被羸弱的中国队搅得主角们心烦气躁,这才有了亨利和齐达内的急躁。
先来看看远道而来的中国队,虽然最后的比分是1:3,但恐怕圣艾蒂安的球迷都不会认为中国队是失败者,何以见得,针对主队的嘘声就是对客队的最大褒奖。但能够担的起这些嘘声的恐怕还是球员,而不是他们的主教练朱广沪。中国队的主教练位置象是中了何种魔咒一样,不然你如何解释曾经与德国队打的难解难分的中国队何以会输给伊拉克,在职业联赛赛场上已经被证明的361阵形又何以被匆匆抛弃,在本场比赛大放光芒的郑智何以会与瑞士时出任后腰,正宗的前锋郜林又何以去打右前卫?
后两个问题朱指导自己就给出答案,郜林仅仅30分钟就被蒿俊闵换下不啻是朱指导狠狠扇自己的耳光,同样的耳光朱指导一场比赛就又扇了自己两次,从后腰位置解放的郑智证明自己的天才是进攻,最后时段被换上场的王云则以一记诡异的吊射攻破自己的球门。
朱指导竟然在比赛中用掉了6个换人名额,法国队也不过用了3个而已,从这个角度讲是教练而不是队员输掉了比赛,因为没有一个球队会在替换6名球员后还能保持一样的战斗力。也许朱指导会用锻炼球员来掩饰,短短20分钟是否会起到锻炼价值尚待讨论的话,王云在乌龙球之后是否还会有信心参加国家队比赛更加值得担心,更何况大面积的换人更像是不尊重这场有着如此重要意义的比赛。
除去教练的种种失误之外,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虽然全队只是第二次使用442战术,而且面对的是顶级球队,但中国队在比赛中表现出整体战术出色,攻防体系完备等特点,而郑智用自己连续与德国,法国等比赛中的出色表现证明自己有实力登陆欧洲赛场,他也是中国队中为数不多的能够控住球的队员。
再来看看本应是主角的法国队,虽然3:1获得比赛的胜利,但平局更应该是比赛的结果,法国球迷应该为自己的球队在世界杯上的命运担心了。
无可否认,志存高远的法国队不会也不应该将自己的状态现在就调整到最佳,毕竟小组赛的三个对手实力不足以威胁法国。但比赛中暴露出的攻防两个方面的问题才是球队值得担心的。
法国队的第一个问题还是老生常谈,即进攻中的核心问题。有希望争夺冠军的球队中只有法国和德国采取菱形中场站位,与德国队不同的是法国队的菱形中场牺牲的是世界最佳后腰之一的维埃拉,维埃拉在右前卫位置上极其不适应,他不由自主的向中路靠近,这使得法国队的右路变成萨尼奥尔的天下。
而在进攻中亨利习惯性的在左路活动,他的有威胁的地方在于控球,而这恰恰是齐达内的优势,于是能够传威胁球的中场球员碰到了一个喜欢控球的前锋。这使得法国队的进攻层次性不强,进攻往往集中到马卢达和亨利集中的左路,中路的齐达内位置相当尴尬,这也是齐达内下场是一脸郁闷的原因。
而防守的问题同样是因为菱形中场,由于维埃拉喜欢向中路靠近,右路的进攻往往依靠萨尼奥尔,这使得本方右路经常露出漏洞,中国队多次在这一侧形成人数上的优势。中路的加拉和图拉姆的配合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他们都曾经是边路球员,二者又是第一次搭档,配合的熟练程度会极大的影响法国队的防守。
不知道是否是有意为之,中国队进球后的法国队一度将阵形调整为451,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马卢达和维尔托德一左一右,齐达内居中,亨利则是单前锋,这个阵形解决了维埃拉不适应右路的问题,弥补了防守上的漏洞,但愿这会升级为法国队的常规战术,而不是打不开局面的无奈之举。
作为齐达内的最后一场主场比赛,全场响起的齐祖的欢呼是对齐达内的褒奖,但比赛结束时获得最大分贝欢呼的却是年轻的里贝里,不知道这是否象征着两代球王的交替。
主角和胜利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却看到不少的问题,配角和失败者也不会因为失败而垂头丧气,热身赛的意义莫过于此。
|
|